-
改變看事情的角度——人對錯誤念念不忘
- 發布人:admin 發布時間:2017-09-10 23:59
-
(01)
先來看張圖片。
發現什么了?
是不是你發現,第四道題錯了?
7+7不等于12,而應該等于14,對吧?
如果你說對,那我們就可以開始了。
(02)
上世紀初,英國出了個大騙子。
說是騙子,好象也不太恰當——雖然不恰當,但他還是騙子。
這是個老男人,拿出一堆模糊不清的照片,給大家看,說:大家看,這是我在花園里,拍到的天使照片,天使的身邊,還有幾個小精靈。所以說呢,這個世界是天使和精靈、還有人類共同居住的。
科學家蜂擁而至,研究這個老男人的照片。
這一研究,大家發現不對了。
喂,有人問他:你這照片不對吧?這明明是從書上剪下來的畫,拿到花瓣上再拍一下,這就成天使的證據了?
老男人回答:我真實如鋼,耿直如劍。
科學家們:可是這照片是假的。
老男人:群眾的眼睛是雪亮滴,你們不服,咱們叫群眾鑒定一下。
科學家們慌了神:……有話好好說,千萬別這樣……
但老男人還是公布了照片。這些假照片一出,英國群眾齊罵科學家,堅信自家花園里真的有天使。
——為什么大家寧肯相信這個老男人,卻不相信科學家呢?
無它,這個老男人,他是大神探福爾摩斯……的爹!
他叫柯南道爾,創造了大偵探福爾摩斯,所以大家堅信他不會忽悠人。
但柯南道爾,還是把大家給忽悠了。
(03)
早年美國,有個人傻錢多的大叔。
傻大叔家財無數,超喜歡投資。
而且他慧眼如炬——逢投必輸。
沒多久,傻大叔的錢就賠得差不多了。于是他說,要想發,做莊家。
傻大叔進入股市,投資了內華達銀礦項目。
傻大叔說:等我把本撈回來,我要在舊金山建一座大莊園,但我就是不住,有錢,任性,我要去歐洲嗨皮。
但是傻大叔的錢,眨眼功夫就虧光了。于是傻大叔說:唉,我就不信了呢,你等我寫幾本書,寫幾本書賺點錢,咱們再接著投。
傻大叔的名字,叫薩繆爾·蘭亨·克萊門。
但這個名字,連他的親爹媽都給忘了。
全世界都叫他的筆名:馬克·吐溫。
(04)
英國也有位傻大叔,他對股市不是太感興趣。
但還是投了錢。
——賺到100%。
然后傻大叔哭著在地下打滾,說:我咋這么缺心眼呀,這么好的賺錢機會,我才投了這么一點點,如果我多投一點點,長期持股,豈不牛大了?
說投就投,傻大叔東挪西借,砸鍋賣鐵,弄到了大概相當于他100年工資這么個數目,全投進了股市中。
然后股市就崩盤了。
傻大叔血本無歸。
面對一輩子也還不起的債務,傻大叔說:看來,我還得去蘋果樹下坐幾天,再有顆蘋果砸我腦殼上,那我就還有機會。
你猜到了,這位傻大叔叫艾薩克·牛頓。
我們在中學時,學的物理好多是他的原創。
牛頓大叔,他知道天地之間的規律——就是摸不到人心。
(05)
偉大的人物,都有過人的秉質。
同樣也有正常人類所有的缺陷。
柯南道爾,他創造出福爾摩斯這樣不朽的藝術形象。馬克·吐溫,他的讀者至今遍布全球。還有牛頓,三定律什么的,現在還烤得中學生們欲哭無淚。
——但如果,把這些人物,放在我們身邊,會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命運嗎?
(06)
——現在請聽題,本文開頭那張圖片,有幾道題?請把那些題寫出來。
……哎呀媽,怎么突然又回到開頭的題目上去了?我們這里正……
趕緊做題,寫出來沒有?
(07)
開篇那道題,實際是個心理學實驗。
先請大家看題,然后東拉西扯,再突然要求大家把那幾道簡單的題目,寫出來——記憶力好,能夠把題目寫出來的人,也是有的,但比例極低。還有少部分人,能夠記得那道錯題,但對正確的題,沒什么印象。
絕大多數人,只記得有一道錯題,別的什么都記不得了。
——只記住他人的錯,對別人的錯誤異常敏感,這是人類的天性。
(08)
有個故事說希拉里,她小時候和父親逛公園,突然前面出現了一個裹得棕熊一樣的老太太,希拉里頓時大笑起來。
希拉里對父親說:爹滴,你看那個老太太,多可笑,這么好的天氣,她穿得這個樣子。
沒想到,希拉爹板起了臉,憂心忡忡的說:孩子,爹發現你,心眼不是太夠用啊——你善于發現別人的缺點,這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那個老太太,穿的是很多,但也許她身體不大好,或是感冒未愈。但你看她欣賞花朵的神情,是多么的令人感動?她是位善于發現美的人,理應贏得所有人的尊重。
……故事最后說,要善于發現別人的美,這樣才會讓你獲得別人的贊賞。
諸如此類。
這個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,就是因為人類對他人的錯誤異常敏感。
比如說柯南道爾,比如說馬克·吐溫,比如說牛頓。在他們人生成長的階段中,會遇到無計其數的人——但幾乎,沒幾個人能發現他們身上的特質。沒有幾個人,愿意與他們同行一生。
大家看到的,都是這些人物,蠢萌時期的人性缺陷。
(09)
我們這一生,于世界上游走,飄忽,每天都要遇到無計其數的人。
這些人中,絕對少不了日后的柯南道爾、日后的馬克·吐溫,甚至日后的牛頓之流。
但我們的天性,對于他人的優秀,通常是無感的。
——美國的保羅·格雷厄姆寫過一篇文章,說是在美國,優秀的孩子特不招人見,被所有的同學孤立。忙時罵幾句,閑時揍一頓,就是看你不順眼。
——風云人物馬斯克,在他12歲時就售出了自己的第一款電子游戲,但是同學們并沒有羨慕或敬佩他。相反,從此這可憐的孩子,遭受到了三年之久的校園暴力,幾度被人打殘。
這個意思是說,我們并不是發現不了他人的優點。只不過,當我們在他人身上,發現了自己不具備的優秀質素時,最先涌上來的不是見賢思齊,與之同行的想法,而是——滅了這個狗日的,讓你再在老子面前裝憨!
這些故事同時也在說,那些最讓我們反感的,有可能恰恰是我們最缺乏的。
(10)
投資人栗浩洋有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,我們把那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提煉出來,大概可以概述為:
人生在世,無非這樣幾件事:
第一,研究環境,弄清楚自己在哪里。
這個問題很重要,重要到了超乎一切的程度——一個原始人,如果不仔細研究洞穴周邊的路徑和陷阱,遲早淪為猛獸口中的美食。一個現代人,不去研究所處社會的產業行業,不知道未來的趨勢,那就跟被猛獸追逐的原始人一樣,會很快被淘汰。
——比如說,我們這個社會,目前還未建立起完善的救濟和保障體系,這就意味著粗茶淡飯與世無爭的人生追求,很有可能得不到社會發展的尊重。激烈的大變革,猶如洶涌的潮水,會把我們茍安的奢望,拍死在沙灘之上。
這是一個奮斗的時代,也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。在這樣的時代,該選擇什么,是不言而喻的。
舉凡與時代節拍不合的渴望,都缺乏現實支持依據。
這也是我們的宿命。
想清楚這個問題,就開始了第二步:
第二步是投資。
這樣一個時代,我們必須要象洞外有只劍齒虎在徘徊的穴居人一樣,時刻保持高度警覺——這個時代的警覺,就是超過一切的學習狂熱。要知道我們在學校學到的那點東西,還不夠半個早晨用的。我們當然有權利追求任何一種生活方式,但對于知識和智慧的無感,會讓我們付出極慘代價。
我們必須要知道,偉人不是完人,偉人中甚至不乏道德敗壞的登徒子——但偉人,一定是發揮了生命賦予他的秉質。簡單說,就是他們走的是人生長板路線,既然無力克制人類天性,那就大力開發自己的優勢和長處。
每個人的優勢或長處,其實就在自己的腦子里。
法國數學家塞德里克·維拉尼曾經曰過,人生不過如此,第一,所有的答案,都在你腦子里。第二,找人幫忙找到你腦子里的答案,就可以嗨皮了。
所以,這個世界上,優秀的人只有一種——懂得投資自我,開發自己大腦中的智慧。
第三步,尋找追求優秀的人,與之實現資源對接。
——設若時光倒轉,我們回到20年前,遇到正坐困愁城的馬云。但如果,我們只是個吃貨,沒什么資源與之互補或對接,馬云是不會跟我們玩的。
事業家并不功利,但他們資源意識比任何人更敏感。除非我們自身也同樣優秀,否則不會有機會同行。
只有努力優秀的人,才會有人脈。
不努力的人,只有一些熟面孔,沒人脈可言。
我們最具價值的資源,永遠是我們的智慧與追求。一切現實的資源,都是有界限的,越用越稀少。只有心中的智慧,越用越渾厚,越開采越容易井噴,越容易成為自己和他人信賴的根基。
第四步,拓寬自己和朋友的視野。
視野這東西,又叫見識。
比如說,知道柯南道爾、馬克吐溫與牛頓等人的偉大,這個叫常識。
知道他們的偉大,還知道他們身上存在著巨大缺陷,這個叫發現。
——從他們身上,領會到讓自己優秀的自然法則,這個就叫見識。
站得高,看得遠。
觀其遙,知其險。
而后的一往無前。
第五步,認知人性,無畏前行。
——所有偉大的功業,都是那些和我們一樣,有著無數天性缺陷的人,所創造的。
認知了已身天性的不足,可以修心勵性,克服這些缺點。讓自己更溫和、更睿智。也可以劍走偏鋒,老子就是這個熊樣,愛咋咋地,看老子把最優秀的一面體現出來,讓你沒咒可念——相當數量成就事業的人,都有過這樣賭氣的記憶。
所以這個世界上的人生成就史,多是些如柯南道爾、如馬克·吐溫、如牛頓這樣的狗血嗨皮史。他們的事業成就越大,越容易犯下短板錯誤,經常弄出些連普通人都懶得犯的低端錯誤。
人生,錯誤是絕對的,成就是相對的。即使是圣人門下,也曾討論過孔夫子的錯誤。最后的結論是——優秀的人,知道自己難以避免人性缺陷,那就讓自己成為太陽,惠及更多人。但這時候,錯誤仍然存在,只不過,太陽的錯誤是太陽黑子,磁暴什么的會搞些出來,但總體是光明的。
最后一個,克服我們天性的自卑或恐懼。
自卑其實不過人生成長的一個階段。許多年輕人,蠢萌無限的闖入社會,一心以為別人都是笨驢,摩拳擦掌的準備干番事業。往往是開局不利,弄到個灰頭土臉,這時候就會陷入深度自卑中,認為成就事業的都是天選之人,自己就是垃圾一枚,可以任人踐之踏之了。
其實,主導這個世界的,不過是經驗智慧。
這意思是說,那些成就事業之人,不過是努力做個厚皮族,縱遇失敗,任人譏評,假裝沒聽見,硬著頭皮抹干淚水,持續努力——如果說,這個世界上真的什么成功學,無非不過是一條法則:
打落牙齒肚里咽,厚著臉皮使勁干。閑言碎語沒聽見,吭哧癟肚向前竄——自卑并不會阻礙你成功,恐懼也不會。
只有停下,退縮,不敢甚至不愿改變看事情的角度,才是對自己的最大傷害。
文:霧滿攔江
- 上一篇:你是那種類型的思考者? 下一篇:一沒晉升,二沒加薪,你讓我怎么激勵下屬